关键词:
浓缩磷脂
脱油
反胶束
振荡流
数学模型
摘要:
卵磷脂由于其表面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而广泛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传统卵磷脂提纯方法为丙酮萃取法,但是过量的丙酮可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异亚丙基丙酮,对人体造成危害。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收率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食品浓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利用反胶束原理并耦合振荡流超滤实现浓缩磷脂脱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卵磷脂反胶束形成机理及规律探索,结果表明磷脂在非极性溶剂的环境中可形成反胶束结构,其在尺寸上与油脂有着明显差异。同时,反胶束粒径与溶液极性、进料浓度和温度有关。磷脂在极性0-2.9范围内的溶剂中均可以形成反胶束,且随着极性减小,反胶束粒径逐渐增大,在极性为3.4-6.9范围内的溶剂中,磷脂不能形成反胶束;磷脂在磷脂浓度为0.1-50 wt%、温度20-40℃范围内都可以形成反胶束,且磷脂浓度越大、温度越低,反胶束的粒径越大。
(2)基于超滤膜分离方法,对磷脂反胶束溶液脱油过程和膜污染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0 k Da聚醚砜膜(PES)、0.30 MPa、1 m L·min-1、60℃、进料溶液9.1 wt%、0.15 m、回流比20:1的条件下,所得磷脂含量为84.97%,收率为96.4%,膜通量为4.65 m·s-1。其次,进行膜稳定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醚砜膜在分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膜通量恢复性。最后,进行膜污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磷脂的存在增加了膜表面疏水性,促进磷脂脱油过程进行;膜污染主要归结于在膜表面形成卵磷脂凝胶层及小分子磷脂在孔道内的附着,但经过正己烷清洗后可恢复其膜分离性能,说明膜污染因素是可逆的。
(3)探究振荡流技术对浓缩磷脂脱油过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错流膜分离相比,耦合振荡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膜通量和磷脂含量,且随着振荡强度的增加,膜通量和磷脂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主要原因是耦合振荡技术可以有效地破坏凝胶层和浓差极化现象,延缓膜污染。
(4)建立浓缩磷脂脱油过程无振荡和振荡数学模型,对膜通量进行预测。基于二维浓差极化模型,建立无振荡膜通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扩散效应速率,膜通量主要受对流效应速率控制,且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膜通量。同时对无振荡数学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引入速度比,得到振荡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振荡条件下的膜通量。
本文阐明了反胶束形成机理和振荡流技术对脱油过程的作用机理,对膜分离技术工业化生产磷脂粉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