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数学模型
传播能力
摘要:
研究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常见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HPV感染导致的相关病变给世界范围内的人群造成了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我国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女性HPV感染率在年龄分布中具有“双峰”的特点,且女性HPV感染的流行和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1]。目前,HPV疫苗在国内的覆盖率仍较低,且当前已有的疫苗对非疫苗型HPV所起到的的交叉保护程度尚未可知。因此,我们的研究认为有必要了解HPV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流行情况和型别分布特征,从而为引入相适应的HPV疫苗接种方案奠定基础。由于HPV病毒在宿主间的动态传播过程十分复杂且具有反复性,仅通过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或是临床进展研究,很难完全诠释其传播特征或者揭示其中的流行病学“黑盒子”问题,而且目前针对不同基因型间的传播动力学特征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未能有效解决常见基因型的传播能力评估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构建传播动力学模型,对HPV在模型领域的研究结论加以扩充,从传播动力学角度帮助决策者及时进行预防策略调整。研究目的1.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文献,对HPV的自然史及其相关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对HPV相关模型的应用状况进行总结,从而获取本研究中模型框架构建的相关思路,并筛选模型研究所需的关键流行病学参数。2.探究HPV女性感染者的总体感染特征,比较不同型别的检出及感染情况与国内外研究间的异同点;基于感染者分年龄组感染情况寻找潜在危险因素,并根据阳性检测数以及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来推断不同女性群体在就诊意愿上的差异。3.通过构建HPV感染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全面评估HPV不同分型在女性人群中的传播能力大小,对高、低危HPV型别在致病力以及传播风险上的一致和差异性进行探讨。研究方法1.通过“HPV”、“宫颈癌”、“模型”相关的中英文关键词,分别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维普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HPV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相关病变的防治措施、模型应用状况等进行归纳总结。2.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宫颈病变检查和妇科疾病诊治的女性HPV阳性检测数据及其基本信息,从官方统计年鉴获取相关的人口学信息,建立完整数据库;根据纳入人群的居住地分布情况确定研究地点及具体人群;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等,分析并比较人群的总体感染、分年龄组感染情况。3.根据HPV在主要阶段的发展进程,构建了跨性别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对建模所需的各类模型参数进行收集及敏感性分析。基于此模型,利用Berkeley Madonna 8.3.18软件对HPV不同分型的阳性病例数进行拟合,拟合效果通过决定系数(R2)来检验,传播能力评价指标有效再生数(Reff)通过下一代矩阵法推导得出。研究结果1.2013年至2021年,研究地区女性的HPV感染率随年份变化呈现下降趋势,经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总感染率为14.6%,感染率排名前五位的型别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53,HPV51。在全部阳性者中,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单一感染中,以高危型感染最多;HPV的多重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不全相同。高危型别中,感染率排名前五的型别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51和HPV39。阳性者在15-83岁间均有分布,感染率存在两个分布高峰,分别在<20岁以及60-69岁年龄段。对各个年龄组的总体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个分型的阳性者在20-29、30-39、40-49岁年龄段中较多,在<20岁以及70岁以上年龄段中较少。2.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R2的取值范围为(0.138,0.53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V不同分型的感染率曲线无明显周期性,大多数分型随年份呈现波动下降趋势。HPV不同分型的传播能力(Reff)排名前五的分型分别是,高危型:HPV56、HPV18、HPV58、HPV52,低危型:HPV53。所有的分型中Reff值超过1的有13个,其中高危型有10个,低危型有3个。Reff值超过1并且持续时间最久的分型为HPV52,持续时间为51个月。研究结论***在研究地区女性人群中的总体感染率与国内大多数研究相似;高危型感染率中以HPV52、HPV58、HPV16的感染率最高,确定了本地区女性的优势感染型别,并提示了高危型HPV防控的重要性;比较特殊的是,低危型HPV53的感染率在本研究中较高,因此该型别可能是本地区的特异性分布型别。研究中以单一感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