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聚氨酯
复合涂层
模拟加速实验
数学模型
寿命预测
摘要:
有机涂层保护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防腐领域。目前,我国动车组多以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作为车身,并采用底漆、腻子、中涂漆、底色漆和清漆的配套体系作为车身防护涂层。然而车体外部涂层在实际服役环境中易受自然条件的作用发生变色、粉化、起泡或剥落导致性能下降,失去对车体的保护作用,致使车身发生腐蚀,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高速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有机防护涂层本身耐受性能的强弱对高速动车组能否长期稳定运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故在短期内实现涂层性能快速评价对高速动车组车体外部防护涂层的选择及使用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实验室方法对涂层性能进行快速评价以及使用寿命预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结合自然环境数据调研并进行简化处理,建立自然暴露实验环境谱,将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折合计算,并通过实验室紫外老化实验、盐雾老化实验、恒湿恒热实验等实验室加速老化实验方法,设计加速老化实验来模拟自然环境对涂层耐老化性能的影响。以光泽度、色差性能变化为主,将模拟加速实验结果和自然暴露实验数据进行比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验证实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失光率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系数ρ=0.970-0.993,加速系数在16-24之间,色差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系数ρ=0.956-0.998,加速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5-22,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关联性,在模拟加速实验条件下能够较好的再现涂层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老化行为。
通过对瑞典国家气候条件进行调研,建立瑞典自然环境谱,以此设计模拟加速实验验证涂层在瑞典气候条件下的老化趋势。通过对涂层的光泽度、色差、附着力进行测试,研究涂层性能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研究了涂层表面宏观及微观形貌的变化过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PS)表征了涂层在老化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并借助接触角测试仪研究涂层表面润湿情况的变化;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进行交流阻抗测试(EIS),以交流阻抗模值为标准,探究了涂层表面阻隔性能的变化趋势。
以失光率、色差为主要参考性能指标,建立了相关性能变化的数学模型,失光率在瑞典条件下使用16.63年后会到达失效界限,色差变化预计到9.14年后达到明显变色程度;以涂层表面阻抗模值为依据,借助灰色预测理论模型建立了复合涂层使用寿命模型,实现了对涂层使用寿命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