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经济法
法律规制
摘要:
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萌芽到之后蓬勃发展的几个阶段,已初具规模。截止至2016年9月,全国范围内总计共有267家支付机构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资格,其中龙头企业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的注册用户已经打破8亿大关,在这其间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7亿,第三方支付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产生着深远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三方支付作为市场的新兴事物,体制构建尚不完善,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相应的问题。自2016年起,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加强,各个机构面临着格局变动的重大产业调整。因此,本文基于第三方支付与经济法规制的契合性基础之上,运用市场决定理论、风险分配正义理论等,结合社会共治、审慎监管理念,从三个部分做出展开,尝试构建第三方支付的经济法规制体系。文章第一部分是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基础理论,其中首先阐释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一个新兴的支付方式“云闪付”,从云闪付与传统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的支付大战说起,探讨了云闪付的支付方式,性质归属问题。其次,论述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至今的总体历程和具体的运行机理等。文章第二部分是针对支付的现状,对支付所引发的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具体来说问题可以分为制度框架、监管体制、以及支付的风险问题。文章以这三个方面为基点,细细阐述了其中涵盖的各类法律问题。文章第三部分第三方支付经济法规制的现实性分析,主要从必要性和正当性两部分研究。首先是针对必要性的研究,根据“信息不对称”、“网络外部性”及“群体非理性行为”等经济学理念,分析以法律规制第三方支付良性发展的必要性。而正当性方面则是强调第三方支付与经济法理念的契合与经济法手段规制的有效性。文章第四部分是第三方支付经济法规制的实现路径。结合市场决定论理念、风险分配正义理念、社会共治理念以及审慎监管理念,将经济法学同时链接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对第三方支付的规制进路进行分析探讨。从四个层面上分别对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准入、市场退出、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出切实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及实现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