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坛洛镇
下楞村
乡土景观
艺术审美
摘要:
乡土景观是乡村、乡镇范围内包含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审美倾向的地域性文化景观。下楞村作为乡土景观的空间载体,记载了不同时期乡土景观的演替过程,乡土景观体现了下楞村民生存方式和民俗民风。目前,快速城镇化使下楞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除了极少的具有文物价值的乡土建筑得以迁建和保护,绝大多数乡土景观或是没入水底、或是破败不堪,下楞村的乡土景观普遍呈现出空间衰败、价值失落的特征。在对下楞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文献梳理之后,论文认为只有将被指认为艺术的事象置于特定场所之中,分析各种力量所处的位置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首先,分析下楞村乡土景观的场所语境,涉及气候、地形地貌、集体记忆、社会层界、民俗风情等文化地理背景的时空格局演变。其次,基于乡土社会中当地人的视角,将下楞村的乡土景观分为生活景观、精神信仰景观和乡土名胜景观三类。进而从“在地性”的自然系统和“在场性”的文化系统两个方面,划分出“生活之境、神灵之境、游览之境”这三类具有不同场所感的乡土景观场所空间,在场所中分析不同时期乡土景观的多元表达。最后,通过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和环境美学阐释下楞乡土景观的审美模式,下楞村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可欣赏的对象,所以其审美模式是宜居的、利居、乐居的。而乡土景观的营造则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呈现出集聚、锚固、认同和转化四个生命周期,是主体经验与客体体验相融合的意义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