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术作品
城市更新
涂鸦
空间媒介
摘要:
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高量”发展进入到了“高质”发展的时期,城市的发展速度逐渐平稳,目前实现旧城的有机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由阶段。美术艺术的介入是实现城市更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回归和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同时,通过对空间的介入,构建人们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引领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生活方式,进而达到激发城市活力和人们创造力的目的,实现城市的迭代更新。本文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探究城市设计的逻辑与干预方向。美术作品的介入可以重塑城市物质与精神空间,建立个人生活与广阔世界的联系。“涂鸦”这种美术作品能够折射出人与城市建立联系的发展脉络,成为展示和剖析城市现象的媒介。文章把“涂鸦”为代表的美术作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涂鸦”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来表达了美术艺术介入城市的方法——从60年代,“城市漏斗”现象催生了涂鸦艺术;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城市美化运动”的发展,“涂鸦”开始作为装饰城市的手段;再到目前,展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涂鸦介入城市空间的表现形式。涂鸦的作用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中个人的情感倾诉;第二阶段;城市群体的意识表达;第三阶段,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愿景的集体展现。通过对重庆城市空间中的“涂鸦”进行共时研究,揭示了以在“粉饰空间”、“遮盖疤痕”为目的的创作观念下,导致了作品艺术性的缺乏和艺术观念的缺失,呈现出“审美泛化”、“空间功能单一”、“技术手段匮乏”等问题,形成了“泛涂鸦”的现象。作者反对以“城市美容”为目的的创作理念,以表达美好生活愿景的涂鸦为研究方向,提出只有“面向城市生活”,“面向城市历史与未来”以及“面好城市美好”的美术作品才能深入群众,深入文化从而引领城市生活改善。同时,以艺术观念的介入解决“审美泛化”的问题。通过拓展空间媒介的形式,丰富空间功能。针对技术手段匮乏的问题,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设计方法层面:1、运用“放大与凸显”——美术作品尺度放大在城市空间中凸显;“拼贴与叠加”——基底材质的拼贴和不同风格、时期图像的叠加,实现观念的介入。2、通过“抽象与链接”——抽象提炼视觉元素展现历史链接未来;“关联与对照”——相同元素和场景的对照实现现实与理想的联系,达到空间媒介的拓展。3、提出“传承与创新”——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结合数字化技术打造具有丰富形态;“共建与共享”——打造可视化平台和创作分享媒介,促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的改造项目中,上述理论策略和实施方法得以实践,并最终达到了美术作品介入城市空间更新的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以“涂鸦”为代表的美术作品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提出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需要“三重面向”的高水平美术作品和理念;同时,针对美术作品介入城市更新提出的实施策略和设计措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普及性,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