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
审美创造
策略有效性
评价机制
摘要:
本文基于审美教学视角,以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为例,结合杨平、王芹、毕泗建三位名师的课堂实例以及个人教学实践,分析审美教学目前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困境,并据此提出高中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具体可行性策略。审美教育的研究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所以本文以审美教育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的观察、调研、试验的数据为现实依据,并以新课标以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理论依据,探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以及相关评价的实施策略及评价标准,以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现阶段审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存在的困惑、困难以及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践、问题溯源,寻找高中语文审美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偏离的成因。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解读、重要地位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展开,而研究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效果的人比较少。笔者分析,这或多或少与研究者更多是学者身份,比较侧重于理论研究从而忽略了教学实践有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以山东省泰安市三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和试验对象,就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现状及评价机制展开调查、试验,发现当前的高中语文审美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缺乏系统的审美思维培养、教师审美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审美教育评价的教学指导性和可实施性程度不高、社会对于审美教学认识偏颇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审美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相对合理且较具有实践可行性的评价体系以及实施策略,如分阶段系统性阶梯性针对性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实施审美教学效果客观评价量表、寻找审美教学与考试的平衡点及融合点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过程更持续完整,比较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可以真正为一线审美教学提供更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对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