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词乐舞
影像叙事
艺术审美
摘要:
“宋词乐舞”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同时也作为宋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多元艺术价值。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使得宋词古乐长期处于“无声状态”,因此在“宋词乐舞”复兴道路上借助影像媒介延伸历史记忆,展现完整的艺术风貌,从而推动“宋词乐舞”以综合面貌重回舞台中央,为世人呈现原汁原味的宋代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宋词乐舞”作为研究对象,以毕设作品《宋词乐舞》作为主要案例,结合当前研究背景与现状,以叙事学理论与中华美学精神为指导,探析“宋词乐舞”影像建构中的叙事策略并且从多元视角探索“宋词乐舞”艺术审美的表现手法,以期为“宋词乐舞”的影像研究及相关题材的影像创作提供创新思路。全文除了绪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明了围绕“宋词乐舞”进行影像创作的多维价值,从整体把握了题材的特点及“宋词乐舞”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探讨了“宋词乐舞”的影像叙事策略,分别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手法三方面进行论述。在叙事过程中“板块式”结构与“中心串联式”结构厘清了繁多的文化,凸显了中心主题,优化了故事的讲述。从叙事视角来看,“内聚焦”视角的切入刻画了传承人的情感表达,“外聚集”视角的切入描绘了真实的传承现状,在双重视角的切入下增进了受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从叙事手法方面分析“内容故事化表达”与“技艺可视化呈现”在影像创作中的特色应用,丰富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宋词乐舞”影像建构中的艺术审美。一方面,影像创作为“宋词乐舞”的审美意象开拓出新的表现空间,展现了传统美学意蕴。另一方面,文本空间、建筑特色以及服饰特点作为“宋词乐舞”艺术审美的“视觉营造者”,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观感。同时,古曲演唱、器乐演奏以及音效的建构也实现了听觉艺术审美的提升,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影像创作过程中优势与不足,对传统文化与影像融合策略进行探讨,意在创作思考中探寻传统文化影像表达与艺术审美表现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