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花边文化
艺术审美
时尚品牌
设计实践
摘要:
花边,也称抽纱、蕾丝,抽纱由“Drawn Work”一词翻译而来,蕾丝由“Lace”翻译而来,均带有明显的舶来印记。花边16世纪兴起于欧洲宫廷,17至18世纪,风靡欧洲各地,19世纪中期,花边在中西交流背景下进入中国,它的传入与当时的国际运动、国际关系、国内外经济,生活方式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19世纪国际战争爆发,工业革命开展,伴随着国内通商开埠、社会和思想变迁,花边传入中国曾作为细小装饰装点于清宫后妃服饰,并在民国时期经历了蓬勃发展和逐渐衰落的过程。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中国近代(1840~1949)花边文化与艺术审美表现,纵向研究梳理花边的西方源流以及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发现花边具有浓郁的历史性、审美性和社会性。近代应用花边镶嵌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和衣缘等位置,传达了时代审美和价值观,突显了中西工艺美术交流过程中的时尚特点和审美变革,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女性形象、思想解放和时尚装饰等方面的趋势。横向分析花边在近代的装饰应用、纹样演变、工艺手法等艺术和设计特征,掌握近代花边所包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为了将花边设计更好地应用于当代设计领域,需要注入更加完善的基础理论,为花边在未来的创新应用上提供指导,同时不断拓展花边的应用领域,实现花边设计与市场需求、流行时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以创造出兼具装饰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产品。在当前的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迅猛,设计师们开始放弃曾经的西方文化模仿,转而注重传统文化的应用。他们认识到,将民族特色融入到设计作品中才是现代设计的潮流趋势,传统的元素才是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正如花边所表现的那样。本文基于历史与当代视角,借助图像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将依循历史发展进程,解读花边的社会文化内涵,剖析花边中西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当代时尚品牌HOURI进行设计实践,通过系统分析、元素提取,创新设计方式,并与现代设计和工艺手法相结合,尝试现代材料的综合设计应用,为现代时尚服装产业和花边设计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适合当下的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