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REBCO超导结构
应力
缺陷
失超传播
预应变
摘要: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表明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是能量失控,如机械能、电能、磁能和热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超导结构作为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一种控制对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电能、磁能,同时运行在液氦或液氮营造的极低温和超真空环境,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在制备超导结构的许多材料中,REBCO高温超导材料因其载流能力强,成本低,机械性能良好,临界温度高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但在制备过程中因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气泡、孔洞及微裂隙等缺陷,这对REBCO材料及结构的力学稳定性是极为不利。同时,REBCO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受应变的影响极其显著,表现出不容忽视的载流性能下降现象。本文运用超导电磁固体力学理论与COMSOL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含缺陷超导体、高温超导带材缠绕结构、25.7 T的高低温混合超导磁体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Maxwell方程组推导出适用于计算超导体电磁场的H法控制方程,由于超导薄膜常作为超导复合带材用于传输电流的超导电缆,超导块体通常充磁后应用于飞轮储能和磁悬浮技术,故分别建立了含裂隙缺陷超导薄膜载流模型与含孔洞缺陷超导块体励磁模型,分析了载流情形下裂隙缺陷的位置、尺寸和角度对超导薄膜电流密度影响,分析了励磁情形下孔洞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超导块体电磁特性和应力的影响,探讨了超导结构的相关保护措施。结果表明,缺陷的存在会影响附近电流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并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但能提高超导体的磁通俘获能力;对超导块体采用加固环法能达到降低应力的效果。(2)在对简单超导薄膜载流情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0匝高温超导带材缠绕结构的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基于分流模型研究了电磁-热-力多物理场作用下载流时的失超特性与力学行为,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失超传播速度(NZPV)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阐述了在热扰动影响下引发的失超传播过程中温度的扩散与分布,施加不同能量的热扰动分析了能引发超导带材缠绕结构的最小失超能量(MQE),重点分析了失超前后超导带材缠绕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存在局部缺陷时对超导带材缠绕结构的应力影响。结果表明,热扰动位置处的温度分布值始终最大,如果该处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很容易引发失超安全事故;失超时产生的热应变虽然在热源附近产生压应力区域,有利于降低该处超导带材的受拉破坏风险,但总体承受的应力明显高于失超前仅受电磁力的作用,因此更加容易发生材料破坏。(3)通过与H法对比分析了T-A法在计算小匝数超导带材缠绕结构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采用代表性体积单元法(RVE)对超导复合带材进行了力学参数等效,将其运用于大匝数超导磁体结构的数值研究中,对比了电磁-力双向耦合计算模型和非耦合计算模型对25.7 T超导磁体的模拟结果的差异,基于应变敏感性分析了在可逆预应变和不可逆预应变下的屏蔽电流和应力应变,针对屏蔽电流引起的磁场衰减和应力增大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电磁-力双向耦合计算模型时贡献磁场升高了0.4T,产生的屏蔽电流峰值虽然总体有所升高但极大减少了超导薄饼的穿透量;在可逆预应变范围内线圈薄饼中的应力变化不大,在不可逆预应变范围内超导薄饼中的应力会降低。通过分割带材宽度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屏蔽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