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航空薄壁件
温度场
应力场
表面质量
摘要:
铝合金薄壁件具有材质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及疲劳强度高等特点,可实现航空装备的轻量化、长寿命、以及优良的力学特性。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面临复杂结构成形难、生产效率低及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采用“点-线-面-体”的成形机制且无需采用辅助装置的成形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然而,SLM成形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且材料周期性的受到快速加热和冷却,使得产品易产生与温度演化和应力演变高度相关的裂纹、孔隙、变形等缺陷。因此,探究SLM成形过程温度及应力演变规律,进而优化工艺参数以及扫描策略实现宏观调控薄壁件变形与表面质量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首先,本文搭建SLM成形AlSi10Mg薄壁件仿真模型,通过全因子实验通过测试薄壁件熔池尺寸、残余应力及表面形貌分析对仿真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保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然后,深入分析AlSi10Mg薄壁件成形过程温度场演变机制与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SLM成形过程道内、层内存在预热现象,在激光热源换向时,会形成多个热影响区;不同工艺参数下,熔池的峰值温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增减幅度分别为19.6%和8.2%,而扫描间距对熔池热行为影响较小;熔池尺寸、熔池寿命和激光功率呈正相关,和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呈负相关。分区扫描监测点的峰值温度及层间重熔效果最佳,层间换向扫描的重熔效果较差;较短的扫描线不利于产生均匀的温度分布,不同扫描长度对中间节点的峰值温度、熔池特征影响最大。
然后,在温度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加工工艺对薄壁件残余应力分布及热应力演变的影响。其中,粉末床热源中心点呈压应力,四周呈拉应力;激光扫描方向的应力大于垂直方向,是造成零件损坏的主要应力。加工过程热应力受能量密度影响,能量密度越大,热循环退火作用释放应力越明显;残余应力随着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分区扫描成形件的残余应力较小,应力主要集中在区域搭接处;层间换向扫描成形件的残余应力最大,残余应力峰值处于易产生缺陷的零件侧面;残余应力和扫描长度呈正相关,结合三向应力,当扫描长度为1.2 mm时,成形件的应力分布最佳。
最后,在得出薄壁件成形过程热力演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对薄壁件的表面质量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工艺成形薄壁件表面SEM图发现,较大激光功率或者较小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使作用于粉床的激光能量密度增大,零件表面出现过烧、飞溅现象;反之,激光能量密度不足,粉末熔化不充分,出现球化、孔隙等现象;综合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340W,扫描速度1200mm/s、扫描间距14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