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类型学
历时性和共时性
空间形态
演变
资源枯竭型城市
摘要:
在城市高品质的发展促力下,城市中的地面空间亟需进行更新优化,而地面空间的核心便在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是地面空间的深层文化积淀,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变迁。因此,进一步认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及特征,对于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延续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悠久的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汇的关键地带、军事要地和商业聚集地,同时也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核心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贾汪占据重要的地位,阐述着苏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艰难历程。首先,本文选取徐州市贾汪老城区特征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区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接着,依据形态类型学理论对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分类方式,采用形态类型学的辨识提取、类型简化、形态重构和核密度研究方法对贾汪老城区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特征深入分析,从两个维度归纳了贾汪老城区从单一空间形态发展到多元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一是历时性背景下城区形态要素的演变特征。二是共时性背景下城区建筑构成要素演变特征。继而总结街道、建筑和空间形态要素对于贾汪老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城市产业结构是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力,街道发展和建筑类型是空间形态演变的外在驱动力。最后,在厘清贾汪老城区空间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从街道系统、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三方面提出一些有利于贾汪老城区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第一,重塑历史街巷美感与景观设计,激活地区空间活力;增设街道空间公共服务和安全设施,保障地区便利通行;建设智慧高效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确保街道系统的互联互通。第二,对原有老旧建筑现状评价,建立满足居民空间的多元社区;梳理贾汪老城区的历史建筑,提出特色保护、风貌控制要求;新建建筑遵循本地建筑肌理,避免破坏城市厚重感。第三,低效用地减量,优化存量用地,实施资源集约利用;提升人文和生态发展,构建城区绿化体系;调整产业,优化承载新型经济产业空间,发展城市地域性特色。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空间形态要素的研究,总结贾汪老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和特征,从街道系统、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三个方面探讨贾汪城区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其空间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究适宜贾汪老城区空间发展的优化策略,为未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见,同时丰富资源枯竭型城区的空间数据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