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统聚落
山寨
类型学
南漳县
摘要:
传统聚落是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的共同凝结,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相互磨合协调的智慧结晶,承载了先民奋斗的厚重历史。南漳县地处荆山东麓,汉水之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复杂的山地丘陵地貌和多元的宗教文化信仰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村落和山寨聚落。在不断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和山寨都面临着空心化和荒芜化的存续危机。既往的研究偏于村落且对于聚落原始风貌的保留与恢复并未形成体系,而类型学寻“根”溯“源”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传统聚落空间与建筑形式的发现和保留。作为把握形式本质的理论,类型学研究方法可以在实例的对比分析中提取聚落的基本类型,对南漳县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学研究,继而提取传统空间形态类型,既能挖掘传统的形式资源,拓展设计思路,也有助于规避不当建设和维持、恢复聚落风貌。
本研究以南漳县包括传统村落和山寨在内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建筑类型学相关研究理论为参考,以扎实的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和归纳演绎方法对南漳县传统聚落展开类型学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以往建筑类型学相关理论的梳理与研究,找寻聚落尺度的类型学研究方法,探究适合传统聚落的类型学分类体系,结合南漳县传统聚落现实情况,将南漳县传统聚落分为防御型聚落和生活型聚落两类,并根据其各自结构特点构建不同的类型学研究方法;其次,梳理南漳县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背景,解析南漳县两类聚落分置的原因和聚落内部结构的生成逻辑;而后,从整体和要素两个层次对防御型聚落进行类型分析和提取,整体层面识别出峰寨和岭寨两种山寨的基本类型,要素层面则对山寨的防御、居住和装饰要素进行归类和类型特征捕捉。从整体格局、聚落肌理和民居建筑三个层次对生活型聚落进行类型学分析,整体层面提取散点式布局为基本村落布局类型,以及组团式、条带式和串珠式三种衍生类型;聚落肌理层面,传统村落路网骨架可分为网状和枝状两种,建筑群落可分为街道群落和自然群落两种类型;民居建筑层面,通过大量样本的对比分析得出天井院落是南漳县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类型,并提取出天井院落的三种类型,以及将三种类型的天井院落搭配组合的复合型。最后,梳理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传统聚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前文的类型研究提出了两种聚落类型各自以及二者协同的保护与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