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考古学
高句丽
王都
国内城
丸都山城
摘要:
中国正史中涉及3—427年之间高句丽都城,或记为“丸都城”,或记为“都于丸都之下”,并无以国内城为都的明确记载,甚至作为区域指称的“国内”字样也出现较晚。“都于丸都之下”而不是“都于丸都之下某某城”,这似乎也表明彼时丸都山下并无平地城,至少平地城进入中原史家的视野较晚。这样,“都于丸都之下”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从《三国史记》记载看,“国内城”城名的出现年代,不早于342年。从目前考古工作看,国内城的始建年代在4世纪以后,且建筑等级低于丸都山城,而与同位于通沟平原的梨树园南、东门外、北门外等建筑遗址相当。基于历史文献并结合当下考古发现推断,国内城未建成前,高句丽当以通沟平原诸建筑遗址共同组成的“平地都邑”和丸都山城共同作为王都。国内城营建以后,可能仍不具有单独的都城职能,而仍与通沟平原诸建筑遗址和丸都山城共同行使王都职能。根据集安地区不同类型高句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推定文献所记“国内”的地理空间范围。高句丽都“国内”期间,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结合人为规划,形成了“平地都邑”“陵墓区”“王畿区”三级区划以及山城与平地都邑相结合的独特王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