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更新
商业街区
空间环境
类型学
南京市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城市风貌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1世纪以来,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几近完成之后,城市更新和改造正逐步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焦点。学术界所考量的重点正从环境的重构到环境的优化,再到如今环境的个性化表达。城市商业街区作为最为活跃的环境组成,其环境的更新改造将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风貌,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往往仅源自设计师自身的设计经验,忽视了更新对象所特有的原始印记和固有特质。在如今积极倡导环境个性的主张下,商业街区的更新不能陷入新一轮的推到重建中去,更不能罔顾街区客观现状和人们主观诉求千篇一律地进行手法复制,而是应该尊重其原有形态格局和地域文脉,在对目前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现状收集与整合的基础上,从具体街区特有现状出发,结合不同街区行为人们行为模式与环境心里的差异化现状,针对性地实施逻辑性而非经验性的设计策略,进而实现更新改造能够迎合人们行为模式与环境心理,达到行为场景和环境的有机互动,同时深刻体现街区固有内涵,彰显社会、文化、经济价值。本论文以商业街区空间环境中的建筑本体组合、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业态结构组合三大层面作为切入点,运用类型学理论采集一定数量的更新型商业街区样本,分析总结商业街空间环境在上述三个层面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类型化优势,对空间环境模型化分类整合,从整合模型中遴选最具代表性样本,保留样本固有特质,探究其街区人群行为模式及环境心理与空间环境更新的逻辑关联,进而得出意在提升符合人们环境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环境品质,体现固有场所特质的个性化环境表达。并尝试在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同研究样本空间环境类似的商业街区进行更新改造实践。在工程实践层面,选取的商业街区不同,其对应在建筑本体组合,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业态结构组合也相应有所区别。然而无论面对怎样的实践对象,其空间环境的更新改造都应充分尊重地区差异、尊重空间形态、最终原有场所特质,结合人群行为特征以及环境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传承城市气质的商业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优化与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