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课程结构
课程
高校
类型学
摘要: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有机组合及联系。课程结构直接决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定位,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不同高校和专业的课程及课程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哪些种类的课程结构?不同的课程结构分别有怎样的适用范畴、特点、优缺点?如何优化和科学选择课程结构,是当前高校办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基于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运用类型学研究范式对当前高校课程结构的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优化各类高校课程结构的对策建议。类型学作为部分学科领域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对于高校课程结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从类型学视角来看,高校课程具有不同的形态,而不同课程的组合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课程结构。从课程组合和分布情况来看,高校课程结构可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其中高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分为多元化课程结构和复合型课程结构,纵向结构可分为直线型课程结构和螺旋型课程结构。而课程横纵维度的组合搭配,可构建出高校课程结构的四种类型,即多元直线型、多元螺旋型、复合直线型、复合螺旋型。不同类型课程结构有着不同的应用范畴和结构特征。多元直线型课程结构适用于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其课程和类型内容多元而独立,课程设置具备直线连贯性特点,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多样的课程知识内容;由于课程系统性不强,这种课程结构易造成教学内容的泛化。多元螺旋型课程结构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工科类型的专业,这样的课程结构下,开设课程比较多元,选修课程数量丰富,专业课程设置集中且知识应用性强,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但其课程缺乏整合性,专业课程的知识零散,从而会造成教学资源及时间的浪费。复合直线型课程结构适用于普通本科、综合型大学中专业性较弱的学科交叉类专业,其特点在于综合理论知识性强,跨学科专业知识复合交叉,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培养需要;但是,由于涉及跨学科跨专业的多类课程,这种课程结构也存在课程教学不够集中、专业性和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复合螺旋型课程结构由于课程整合性好,课程安排相对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因而在研究型大学中应用较多;但这种课程结构下学生学习负荷较重,处理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以上课程结构的类型分析只是一种理想形态,各有其适用范畴与特点。本研究建议,当前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灵活地调整学校课程结构。高职高专类院校可设置多元化课程,增设选修课,灵活调整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比例;普通本科院校中工科类专业课程要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应用能力;普通本科院校中综合类高校专业性较弱的管理类、文理类等复合型专业应做好课程内容与知识的整合,而研究型大学可精简课程数量,合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由于受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对我国高校课程结构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对于已有研究,本研究选择类型学视角对课程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对于高校课程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