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类型学
被动结构
英汉对比
异同点
摘要:
被动结构是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学界多从认知、语义、句法等角度出发对英汉被动结构进行研究,但目前学界对于英汉被动结构类型学角度下的研究仍不多见,仅处在描写分类的阶段。世界语言广泛存在着被动结构,仅从英汉两种语言出发进行被动结构的对比而忽视其后的类型学特点无法解释英汉被动结构句法现象的全貌。本研究以英语被动结构和汉语被动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在基于语料库提供真实语料的基础上,旨在揭示英汉被动结构对立背后的类型学意义以及探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着重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英语被动结构与汉语被动结构分别属于哪种被动结构类型?第二,英汉被动结构在类型学层面上存在哪些异同点?第三,造成英汉被动结构类型学层面异同点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从世界语言中选取50种语言样本观察其中的被动结构类型,其次在基于对世界语言被动结构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对英汉被动结构进行了跨语言视角下的对比,最后从历时角度探究了造成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被动结构对立的原因,研究发现如下:首先,考虑到语系、语言使用频率以及语言发展水平,我们从世界语言中随机抽取了50种语言组成语言样本库进行观察。对于这50种语言的被动结构,从标记手段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可分为词缀型被动结构、助词型被动结构、语序型被动结构、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五种类型。通过对语言样本被动结构类型、语系以及语序的观察,可得出四条倾向性结论。功能词型被动结构倾向于出现在SVO语言中并且倾向于出现在汉藏语系中。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倾向于出现在印欧语系中。助词型被动结构倾向于出现在SOV语言中。其次,总结了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与功能词型被动结构的特点。英语被动结构属于系动词型被动结构,汉语被动结构属于功能词型被动结构。我们发现这两类被动结构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点。在标记手段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系动词与主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共同承担了句法以及语义层面上被动含义的表达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仅由功能词承担了该功能。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原型施事论元由介词对其进行标记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该论元采用无标记形式放置在功能词与主动词之间的句法位置。在生成方式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通过句法层面上的转换而生成。功能词型被动结构采用了基础原位生成的生成方式。在论元结构方面,当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主动词为双宾语动词时可出现三元被动结构而在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不论主动词是否为双宾语动词都可出现三元被动结构。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原型施事论元通常出现在小句末尾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该论元通常出现在功能词与主动词之间。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这两类被动结构还存在着相似点。这两种被动结构类型中都由原型受事论元充当其小句主语。最后,尝试为英汉被动结构在类型学层面上的对比寻求原因。通过对以英语被动结构为代表的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以及以汉语被动结构为代表的功能词型被动结构在历时层面上的探讨,发现这两种类型的被动结构在历时层面上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不同点。在标记手段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系动词和主动词都经历了词性变化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仅功能词经历了变化。系动词型被动结构中施事论元自被动结构产生起就可出现在被动结构中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不含有施事论元的被动结构出现时间先于含有该论元的被动结构。在生成方式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始终通过句法层面上的转换而生成,功能词型被动结构始终采用了基础原位生成的生成方式。在论元结构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论元个数没有发生变化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中论元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的变化。在语义方面,系动词型被动结构的句法意义经历了由多到少的变化而功能词型被动结构的句法意义没有发生变化。据此,我们推测系动词型被动结构功能词型被动结构在历时层面上的不同点是造成这两种被动结构共时层面上不同点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从类型学视角对英汉被动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研究的不足,从本质上加深了对于英语被动结构和汉语被动结构的理解,为汉语与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