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档案
数字资源
学术服务
省级综合档案馆
摘要:
数字时代,档案馆馆藏资源逐步向数字资源转型,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地深入,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初露雏形。其中历史档案数字资源成为未来历史档案利用的主要形式,有助于为利用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的服务。同时,学术型用户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利用群体,随着技术与人文研究的相互结合,学术型用户对历史档案材料的利用需求和利用方式随之发生改变,数据化、细粒度和文本化的历史档案数字资源更能够满足其学术研究需求。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学术型用户长期被忽略,档案馆的服务同质化,历史档案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欠佳,面对馆藏资源形式和利用者需求的双重转变,亟需档案馆转变思路,以学术型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以满足其利用需求,协助其开展学术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历史档案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演绎与归纳法,对我国综合档案馆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学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综合档案馆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和学术服务有所启示。首先在综述历史档案数字资源与历史档案提供学术服务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了涉及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学术服务、学术型用户等概念的内涵,并借助档案价值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作为理论支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分别以档案馆网站和学术型用户为调查对象,从资源提供者和资源利用者两个角度调查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学术服务的现状,了解档案馆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以及学术型用户的利用需求和利用障碍。继而总结出目前综合档案馆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学术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基础薄弱,表现为历史档案数字资源的可用程度和易用程度较低。二是档案馆的学术服务单薄无针对性。三是学术型用户资源获取困难,表现为检索工具单一和获取方式低效。四是档案馆与学术型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交互不畅通。并进一步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关政策引导支持、档案馆学术服务定位模糊、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以及学术服务落后于数字人文研究进程等。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要提高学术服务的质量,加强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一是要优化面向学术服务资源框架,主要从历史档案数字资源开放力度、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以及历史档案数字资源整合三方面入手。二是要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术服务,包括细分用户群体、提供学术研究辅助工具与指南以及推动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推送等。三是打造便捷高效的资源获取渠道,包括优化升级检索系统以及打造高效多元的利用渠道两个方面。四是推动学术信息和成果的交互共享,通过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构建双向交互和反馈机制,强化信息交流交互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