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息需求
回馈教学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
疾病感知
应对方式
摘要:
目的:1.调查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信息需求与疾病感知、应对方式现状及关系,为制定冠心病患者基于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的回馈教学方案提供参考。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基于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的回馈教学方案并实施,评价其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目的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康复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心脏康复信息需求与疾病感知、应对方式现状及关系。2.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制定基于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的回馈教学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进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基于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的回馈教学方案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锻炼依从性问卷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价运动依从性情况,在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心脏康复量表、冠心病教育问卷-Ⅱ和运动恐惧量表评价患者心脏康复信息需求、冠心病知识掌握及运动恐惧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上述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161名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量表中自主性、过程焦虑和结果焦虑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9.00(17.00,21.00)、18.00(15.00,20.00)和15.00(12.00,17.00)。冠心病患者低自主性41人(25.47%),过程焦虑和结果焦虑人数均为51人(31.68%)。自主性维度中,患者病程越长自主性越低,疾病理解力越好自主性越高;过程焦虑维度中,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出现过程焦虑风险越高;结果焦虑维度中,从事生产运输及相关工作的患者结果焦虑风险高于退休患者,患者疾病认知越好出现结果焦虑风险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出现结果焦虑风险越高(P<0.05)。2.干预研究共纳入84名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42人,对照组失访2人,纳入分析40人。两组患者干预前锻炼依从性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心脏康复量表、冠心病教育问卷-Ⅱ、运动恐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冠心病教育问卷-Ⅱ中疾病知识维度、危险因素维度、运动维度和营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锻炼依从性问卷总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休闲相关维度得分和体力活动总量高于对照组,静坐时间低于对照组;心脏康复量表中自主性维度、结果焦虑维度得分和心脏康复需求总分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教育问卷-Ⅱ中疾病知识、危险因素、运动、营养和社会心理风险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恐惧量表中危险感知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运动回避维度、功能紊乱维度得分及运动恐惧总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家务园艺相关维度和休闲相关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心脏康复量表中结果焦虑维度得分及心脏康复需求总分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教育问卷-Ⅱ中疾病知识维度和运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运动恐惧量表中功能紊乱维度得分和运动恐惧总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病程越长的患者低自主性风险越高,从事生产运输及相关工作的患者出现结果信息需求的可能性高于退休患者。疾病理解程度越高的患者自主性越好,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出现心脏康复过程信息需求和结果信息需求的可能性更高,认知程度越高的患者心脏康复结果信息需求越少。2.基于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的回馈教学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加强心脏康复自主性和结果信息需求,降低运动恐惧,增加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总量,提高运动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