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良
胃管置管长度
测量
足月新生儿
经口胃管置管
应用效果
摘要:
分析作用改良后的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在足月新生儿经口胃管置管工作当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1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儿都接受了经口置入胃管工作。对这些患儿以随机数字表进行组别的划分工作,一共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即对照组A组以用试验组B、C组,每组中新生儿的数量都是50例,A组在经口胃管置管工作中的测量方案是测量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B组中经口胃管置管中的测量方案是测量印堂-脐的距离,而C组中在经口胃管置管是则采用了公式计算:3×体质量(Kg)+12CM。比较三组新生儿经口置入胃管,胃管末端一次到位率的不同之处,同时还要对三组新生儿在置入胃管所消耗的时间和洗胃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B、C组新生儿的胃管末端到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P<0.05),在置入胃管的时长统计中,对照组A组用时显著长于试验组B、C组(P<0.05),不仅如此,该组新生儿洗胃3天内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改良经口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式在足月新生儿经口胃管置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印堂-脐的距离的测量方式以及公式计算的方式均能够有效提高足月新生儿经口置入胃管胃管末端到位率、缩短置入胃管的时长,并降低洗胃后呕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