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离散选择实验
化疗
结直肠癌
信息需求
患者偏好
识别属性及水平
摘要:
目的识别与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密切相关的关键属性与水平,探讨该人群的信息需求与偏好,并预测分析患者较为满意的信息支持方案。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使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构建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属性及其水平的初始列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属性进行明确定义;最后通过患者偏好练习方式将属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文献分析法:全面系统检索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增强结直肠癌症患者信息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资料提取,对有关的内容进行综合、提炼和分析,以形成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关键属性初始列表。(2)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目的抽样法了解结直肠癌患者内心疾病体验,补充相关属性并进一步验证文献分析得来的初始属性的合理性。(3)德尔菲专家咨询:向专家发放针对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属性及水平列表的咨询问卷,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减少属性重叠性并形成定义明确的属性与水平列表。(4)患者偏好练习:要求参与者为各属性重要程度进行排名,选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七个属性;并为各属性重要程度进行打分,要求参与者对属性按照“非常重要4分”、“重要3分”、“较为重要2分”、“一般重要1分”四个层级进行赋分,再综合患者两轮对于属性重要性的投票与排名结果,选取排名靠前的七个信息需求关键属性。最后利用SAS软件生成各属性与水平组合的选择集。
阶段二:对阶段一构建的针对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选择集进行应用,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5-7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需求离散选择集及简明健康素养筛查量表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基于条件Logit模型、属性相对重要性分析以及不同信息支持方案患者选择意愿预测等方法,分析患者的需求与偏好。
结果阶段一:(1)文献分析法:最终纳入文章26篇,研究主题均与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有关,提取、整合相关数据后,形成了8个属性,每个属性2-4个水平的初始属性水平列表;(2)半结构式访谈:共访谈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21名,根据访谈结果,补充了“家属在场”、“信息提供连续性”等属性,并于“其他服务”属性补充“提前提醒预约住院化疗”水平、“提供方式”属性补充“网络提供形式”水平,进一步扩充了初始属性水平列表;(3)德尔菲专家咨询:共12名从事临床、临床护理、心理、公卫等专业的专家参与本次函询。整合专家建议,共删除3个属性,增加3个属性;删除3个水平,增加2个水平,形成定义明确版属性水平列表。(4)患者偏好练习:综合排名与赋分结果,最终选取属性“信息提供者”、“信息获取方式”、“接受知识内容”、“提供就诊信息”、“提醒预约复诊”、“社会资源信息”、“其他信息服务”等7个属性,每个属性含2-4个水平。
阶段二:条件Logit模型结果显示,纳入的七个属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偏好的信息需求属性的水平依次为主治医生(β=1.943 9,P<0.05)、责任护士(β=1.798 5,P<0.05)、疾病+治疗+健康促进知识(β=1.622 4,P<0.05)、治疗+健康促进知识(1.517 1,P<0.05)、提供社会支持(β=0.692 3,P<0.05)、面对面口头交流(β=0.477 4,P<0.05)、提醒预约复诊(β=0.408 3,P<0.05)、提供就诊信息(β=0.226 7,P<0.05);而口头+网络形式(β=-0.073 1,P<0.05)、术语解释(β=-0.163 9,P<0.05)、信息来源稳定(β=-0.276 2,P<0.05)则不被患者偏好。信息提供者为主治医生时该信息支持方案被选择的概率是亲人朋友的6.987倍;提供知识内容更为全面(包含疾病、治疗、健康促进知识)时被选择的概率是仅提供疾病基础知识的5.065倍;提供社会支持时被选择的概率是不提供该服务的1.998。相对重要性分析显示信息提供者及提供知识内容在患者考虑选择信息方案时所占相对权重较高。选择意愿预测结果显示,当信息支持方案为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疾病基础知识、术语解释仅有2.83%的患者选择;当信息支持方案主要由责任护士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提供,包括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健康促进知识、就诊信息、社会支持、预约复诊及来源稳定时,预测能使99.83%的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选择。
结论本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探讨了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信息需求与偏好。信息提供者是影响该人群接受信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医疗人员(1)未来应搭建专业结直肠癌教育、科普平台,为患者甄别现有可靠性高的信息获取平台,以满足其住院、居家阶段的信息需求;(2)疾病相关的治疗、健康促进等知识应多时间点、长期、连续性地向患者提供;(3)通过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