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
建成环境
心理状态
社会交往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
我国刚刚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老年友好型社会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中国颁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通知》,不仅强调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相关研究表明休闲散步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然而,国内关于老年人休闲散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成环境对其的影响,缺少对老年人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的关注,为弥补研究不足,本文尝试研究建成环境、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效应关系。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变量:建成环境要素(可达性、道路质量和安全性)、心理状态因素(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社会交往,并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路径假设,构建包含建成环境要素、心理状态因素及社会交往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三者交互作用下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其中,可达性、道路质量和安全性为建成环境要素,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为心理状态因素。然后,在太原市主城区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检验合格后用AMOS 24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包括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效应分析和基于性别、学历、收入、职业、年龄的多群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总样本分析中,可达性、道路质量、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产生了直接显著影响,可达性的影响大于道路质量的,安全性未产生影响;心理状态因素中态度的影响最大,然后是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可达性、道路质量通过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产生了间接显著影响,可达性通过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产生的间接影响同样大于道路质量的,安全性未产生影响。在多群组差异分析中,可达性和主观规范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在学历上存在差异,可达性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在收入上存在差异;主观规范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在职业上存在差异;建成环境因素、心理状态要素和社会交往对老年人休闲散步意向的影响在年龄上未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建成环境、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干预下老年人休闲散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保障老年人休闲散步出行顺畅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