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画
审美幻象
主体
自然
文化
摘要:
动画作为当今文化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幻象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动画审美幻象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更是创作者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直接体现。然而,目前学界对于动画的研究更多地偏向技术的角度,对于动画中审美幻象的研究尚不完善,尤其缺乏对其中主体问题的深入探讨。纵观一百来年动画的发展历史,基于幻想而迸发的创造力正是动画的魅力所在,而这样的创造性劳动一方面是个人化的,在早期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动画创作多半是艺术家们为自己而做的艺术实验;但另一方面动画又是群体性的,这不仅仅在于动画在产业化过程中是为观众而作的,也在于动画与所有艺术一样是一个群体性的创造。而无论动画艺术是个人化还是群体性的均离不开主体的参与。在艺术作品与主体的亲和关系上,正如阿多诺所说“只要源初历史依然影响主体,主体就会幸存下来”。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挖掘动画艺术中审美幻象与主体理论的交融之处。首先探讨动画的基本概念,进而揭示其审美幻象的独特生成机制,动画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幻象世界。随后,深入剖析这些审美幻象在动画中的具体呈现,它们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并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最后再聚焦于动画中的多角度主体,探讨其在创造这些审美幻象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主要探讨主体与动画中审美幻象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分析“我思”主体对幻象的处理过程。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通过对“未定之处”的多元构成,以及对“恰当的具体化”标准的突围,赋予了动画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接受主体在欣赏动画时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有主动的创造。其次深入研究幻象对无意识主体的发现。通过动画中的“共在”主体和“驱力”主体的表现,明晰动画如何触及并展现了主体的无意识层面,进而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第三章深入探讨动画中审美幻象的主体困境。一方面分析自然匮乏如何导致主体陷入困境。通过探讨“灭世”的意象,即自我取消的自然,以及“妖邪”的意象,即自然对主体的取消,揭示了自然匮乏幻象对主体造成的挑战。另一方面研究文化过剩如何引发主体困境。在分析动画中的“完满感性”现象时,揭示了文化对主体的驯化作用;而在探讨人性中无法安置的“任性”与“根本恶”时,进一步揭示文化对主体的取消,同时也展现了动画艺术在尝试消解这一困境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特探索。
第四章主要通过辩证的思路来看待动画艺术审美幻象的创造过程中那些主体解放的尝试,其中涉及到符合传统审美观念的动画形象以及前卫怪诞的反艺术动画形象。并结合主体在审美幻象中的双重表现揭示这些尝试潜在的危险。最后不管动画艺术对于自然的浪漫化处理还是对于文化的浪漫化处理,超越与危机是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