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可及性
养老资源
老年人口
社区
空间分布
地区财政支出
长三角城市群
摘要:
可及性养老资源是衡量养老服务供给效能的关键指标,对于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长三角城市群,依托多源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一致性系数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了可及性养老资源和不同生命周期老年人口的空间格局、匹配特征及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可及性养老资源呈现“一体两区多核心”格局下的“Z”字型集聚空间分布。同时,“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等级分化下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结构明显。其中养老机构呈“沿江沿湾”分布,社区老年文娱场所为“多点状”集聚。②老年人口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楔形集聚区”,沿沪宁、沪杭通道形成“一体两翼”格局。细分群体中,不健康但生活可自理与不健康且生活不可自理群体集中于沪宁轴带,健康群体有向郊区扩散趋势,三类群体均呈现“中心—外围”衰减规律但速度各异。③可及性养老资源与老年人口的空间协调性弱,资源与人口的协调程度由中部地区向四周递减。细分类型中,养老机构富足类城市占比较高,社区医疗匹配类占比较低,文娱设施滞后类占比突出。社区老年文娱场所整体匹配度最优,其次为社区医疗卫生场所。省际差异显著,浙江资源聚集程度多高于对应老年人口,安徽、江苏、上海多呈资源滞后特征。长三角南部形成了“富足—匹配”交错带,资源滞后类围绕北部和西部连片分布。④可及性养老资源的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共同驱动,地区财政支出、老年人口数和媒体关注度等人文环境因素是影响养老资源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但与人文环境因素交互后,影响作用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