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知信行理论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行为
社区
摘要:
目的:
构建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阶段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并应用于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探讨该干预方案对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疾病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构建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1)基于对知信行理论,通过回顾大量以往文献,结合专家团队讨论和预试验结果制定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阶段健康教育方案。
(2)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阶段健康教育方案对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在赣州市范围内筛选出所有经济水平为中等的社区,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社区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严格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24年4月—2024年12月在两社区筛查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各50例社区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共100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周期为期6个月的干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实施建立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的知信行理论的阶段健康教育方案,干预次数总共7次。在入组当天、干预实施1个月、干预实施3个月及干预实施6个月时分别采用骨质疏松症知识量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的测定。
结果:
(1)比较两组的骨质疏松知识得分:干预前试验组骨质疏松症知识总分为(12.30±1.32)分,干预1个月后得分为(15.15±1.06)分,干预3个月后得分为(18.00±1.08)分,干预6个月后得分为(21.06±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重复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知识得分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随干预周期加长,上升幅度越大,试验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在任一时间段内,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得分:干预前试验组自我效能总分为(82.09±2.44)分,干预1个月后得分为(86.04±2.19),干预3个月后得分为(93.06±2.75)分,干预6个月后得分为(109.79±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重复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比较,两组骨质疏松自我效能得分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随干预周期加长,上升幅度越大,试验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在任一时间段内,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01)。
(3)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干预前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50.11±1.73)分,干预1个月后得分为(54.57±2.03)分,干预3个月后得分为(61.40±1.96)分,干预6个月后得分为(67.19±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重复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比较,两组骨质疏松自我效能得分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随干预周期加长,上升幅度越大,试验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在任一时间段内,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01)。
结论: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构建的阶段健康教育方案,有利于提升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增强该人群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该人群自我管理行为,能够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需求,该方案为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在社区范围内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