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理论创新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摘要: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保持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兴盛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态不断演进的关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要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创新理论可循,也是因面临复杂的国内外背景而必然之。一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一方面,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源于西方,西方学者对其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可以充分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减少走资本主义国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弯路;另一方面,早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论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建国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科学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和国家战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部署,继而形成了更全面、更系统的创新理论。二是国内外的现实背景要求中国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形势逼人、使命逼人、挑战逼人。从国际背景看,国家竞争从来都是表现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近代以来欧美日等国因重视科技创新而快速崛起,明清时期中国因轻视科技而导致衰落乃至于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鲜明对比已经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澎湃兴起,中国如果错失机遇,将难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国内背景看,要素驱动难以为继、外贸出口和投资驱动贡献度降低、中国产品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中国产品位于价值链中低端等多重原因迫使中国必须依赖创新才能摆脱困境。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是捷报频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更令世界瞩目。无论是从一些重大科技性原创成果,还是从相关的国际创新指标来看,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然而,我们在歌颂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还存在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一理论层面,缺乏问题导向、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自由思想市场不发达;其二制度层面,政府与市场关系未理顺、产权制度不完善、科技体制的束缚;其三科技层面,基础研究重视度不够、企业尚未成为创新主体、产学研协同体系不健全;其四文化层面,传统落后思想的根深蒂固、社会中缺乏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中国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创新精神、文化创新产业的落后。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者相融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最终目的,切实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发挥创新的先发优势作用;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思想来源,破解理论上的束缚;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制度基础,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以文化创新为催化剂,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文化支撑,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只有推动四者相互融合,形成最大合力,才能保证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顺利进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