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
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理念
医防协同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受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使得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实现更高水平和更为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迫切需要解决卫生体系不完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但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还不充分、不平衡,尤其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明显短板。针对当前卫生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开始构建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县域范围内的主要组建形式为“医疗卫生共同体”。这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各卫生服务机构间各自为政的格局,不仅能够推动优质卫生资源下沉,更能借助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建立起高效精准的健康管理体系,为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带来契机。本文基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大背景,探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县域医共体和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的概念内涵、理论等进行了介绍,从理论层面对县域医共体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深入探析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机理。其次,选取A市J区作为研究案例,对J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主要措施、此背景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变化情况进行阐述,并以部分关键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资源现状作为探讨的重点,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以其实施效果为出发点,对J区在实行县域医共体进而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剖析,揭示了J区在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基层公共卫生资源短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医共体内部各机构间纵向协作较差、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步依托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优化对策,包括以更加紧密的医共体机制支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破解既有政策路径依赖构建“大健康”格局、构建县域医共体内供方主体诉求平衡机制等,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更好的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满足公众对健康的需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