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多方言
元音
牧区话
农区话
半农半牧区话
摘要:
从《文法三十颂》、《语门文法概论》和《智者语饰》等著作已经开始对藏语元音有所探讨,多侧重于书面语。后来的学者使用方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藏语元音也做了相应的讨论,成果也不少。那么,就目前公开发布的成果看,对现代藏语方言元音的研究,多见于对卫藏方言和康方言一些土语的元音研究,而对安多方言的元音进行较为系统的、专门的研究成果很少或未搜集到。鉴于此,本文拟以藏语安多方言的元音系统做一专门的讨论,以牧区话(甘南玛曲乔科地区)、农区话(青海化隆初麻地区)以及半农半牧区话(青海贵南塔秀地区)等三个话片的材料为基础,并结合一定的书面语材料,从历时与共时结合的角度,通过观察古代藏语五个元音在现代安多方言不同话片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演变、来源及特征等予以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材料来源,除了笔者亲自田野调查的的第一手材料外,还有华侃的《藏语安多方言词汇》、格桑居冕与格桑央京的《藏语方言概论》、东知才让的《藏语方言调查与研究》、周毛草的《玛曲藏语研究》、王双成的《藏语安多方言语音研究》等著述。诚然,方言口语语音较之古藏语语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国内藏语三大方言中,安多方言的元音不像卫藏方言与康方言那样丰富多样,但也具有自己的特征。安多方言的元音最为接近古藏语的元音。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安多方言三个话片的元音的数量和变化的因素等不同。牧区话(甘南玛曲乔科地区)有八个单元音;农区话(青海化隆初麻地区)有十二个单元音、三个二合复元音;半农半牧话(青海贵南塔秀地区)有八个单元音。本文对古藏语元音演变以及方言口语中发展出的新元音的来源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丰富了藏语元音的研究,也为教学实践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有三章。前言,回顾了藏语元音的研究背景,综述了研究的目的,以及重点难点、研究方法与研究的意义等。第一章,以牧区话的元音为研究对象。扼要介绍了牧区话的地域范围,通过对泽库、红原的韵母的对比分析,结合玛曲乔科话材料,深度描写了牧区话的元音,继而区分牧区话中保留的古藏语元音和新产生的元音,并对新元音产生的不同来源或途径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索。同时,对元音变化所体现的语法意义也进行了举例分析。第二章,以安多农区话的元音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农区话的地域范围,对比分析尖扎和循化的韵母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化隆初麻话为例,深入研究农区话的元音,继而区分农区话中保留的古藏语元音和新产生的元音,以及新的元音形式及其由来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析,并做了举例论证。第三章,以半农半牧区话的元音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半农半牧区话的地域范围,对甘加、同仁的韵母进行对比分析,继而以贵南塔秀话为例,深入地讨论半农半牧区话的元音,以区分半农半牧区话中保留的古藏语元音和新产生的元音,并对新的元音形式及其由来等问题做了进一步详细的探析,同时对元音变化所体现的语法意义也进行了举例分析。结语,对本项研究提出的观点、解决的问题等作了总结。同时进行了些补充和反思了不足之处,表达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