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节奏
节奏动力
动力要素
构成
摘要:
节奏在音乐的三大要素(旋律、和声、节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音乐事件的进行中,节奏可以脱离旋律与和声而具备独立的表现意义。但旋律如果脱离节奏就成了静止的孤立的音高,和声脱离了节奏,也只剩下静止的块状的音列,失去了音乐的活性运动,从而丧失了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意义。实际上,整个作曲技术所包含的应用学科都必须依附于节奏的运动去实现音响的构成。然而,在作曲技术理论中,旋律与和声具备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但节奏缺乏独立的系统的技术理论,其自身的价值和地位是值得我们再次去关注和探索的。本文试图站在节奏动力的角度来梳理节奏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笔者在有限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对现有涉及到节奏动力因素的理论作了相关收集、归纳和整理,从部分实际乐谱的分析中对节奏动力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笔者认为:节奏与时间、运动、运动规律相关,是音乐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要素,动力与平衡和不平衡相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节奏动力的形成与人为对节奏的规则与不规则处理相关,是节奏技术的核心手段。总的看来,节奏动力的构成与节奏中各基本要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在本质上影响着节奏的动力。如:时值的长短、发音点的疏密、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等;并且节奏动力与传统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关联,虽然它们都具备自身的动力因素,但这些因素都必须依靠节奏动力技术去实现自身的动力价值。最后笔者梳理了几种基本节奏动力构成的方法,通过以上的努力,笔者试图在丰富的理论学科中重新认识节奏,反思节奏在传统学科中的地位,在作曲理论实践中更充分地发展和提升节奏动力的理论空间做出思考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