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塞音
东北英语学习者
塞音格局
可视化教学
摘要:
作为所有语言都存在的辅音类别,塞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语和汉语虽然都有塞音,但其塞音声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极易导致中国学生无法准确习得英语塞音。而中国东北地区面积大、人口广,学习英语人数多,且形成地区方言特色,在语音方面尤为显著。因此,考察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塞音习得情况很有必要。
本研究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主要实验对象为18名来自东北地区的高校学生,英语语料分元音间重读音节首塞音和元音间弱读音节首塞音两种情况讨论,主要以塞音格局和语言迁移为指导理论,通过构建和对比塞音格局图方式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塞音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开展Praat辅助塞音可视化教学实验,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东北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塞音格局图有什么特征?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东北学习者英语塞音产出有怎样的偏误?
2.东北学习者英语塞音产出偏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辅助语音可视化教学对东北英语学习者塞音教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经研究发现,东北学习者的英语塞音格局虽分为主副两图,但浊塞音位置右移明显,塞音间聚合性过强,音类位置不规律,同塞音处于不同重弱读音节情况时的声学特征差异小,并且部分塞音的VOT和GAP值不存在补偿关系。与英语母语者塞音格局比较,东北学习者的英语塞音总体习得情况不理想,除塞音[d]外,其他塞音的发音均存在较大偏误,主要体现在浊塞音发音困难、清塞音送气过强、发音时肌肉紧张等方面,甚至很多塞音出现了范畴化差异,如将重读音节中的浊塞音[b]发成送气清塞音、弱读音节中的不送气清塞音[p][k]发成送气清塞音以及弱读音节中应发为浊塞音的[t][b][g]发成清塞音,属严重偏误。整体上英语元音间弱读音节首塞音较重读音节首塞音掌握更差。
东北学习者英语塞音习得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北方言负迁移,学习者用方言中塞音特征代替英语塞音发音,如用方言中不送气清塞音代替英语浊塞音、忽略重弱读音节同一塞音有不同声学特征、送气清塞音送气过强、不送气清塞音发成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肌肉紧张等现象。此外,不当的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过度概括等过程都导致了学习者中介语的形成。例如读英语塞音时语速放慢拖延思考时间和将英语重读音节塞音特征概括弱读音节塞音特征等。通过Praat辅助塞音教学实验,实验对象的英语塞音发音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清塞音送气程度的改善和标准浊塞音的发音两方面,但对肌肉松紧度的影响不明显。
本研究发现对东北方言区的学习者英语塞音习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英语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视英语语音教学,指导学生细致了解英语和母语的塞音差别,并充分利用语音可视化软件辅助语音教学。希望本研究提出的教学建议对今后东北地区以及更多其他方言区的语音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