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塞音
塞擦音
知觉倾向
听觉分辨测试
摘要:
在日语当中,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不会影响到意思,相反,无声和有声的对立会对意思产生影响。而与之相反,汉语里无声和有声的对立不会影响到意思,而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却会对意思产生影响,这一点在前人的研究当中也有所提及。同时也因此产生了这样的倾向:在塞音和塞擦音这一方面,学日语的中国人很难掌握日语当中对意思有影响的无声和有声的对立,而与之相反,学汉语的日本人也难以掌握汉语当中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本文首先以弄清当下2019年学日语的中国人对于塞音和塞擦音的知觉倾向为目的,基于大量的前人的研究,通过语音学上的知觉实验这一方法,让学日语的中国人去听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所制作的包含有塞音和塞擦音的单词的录音,以此来验证其是否有从听觉上将无声音及有声音分辨出来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主要使用SPSS来分析前述的听辨听力的现状,得到分析的结论后,以此为依据来探讨知觉倾向的形成原因。笔者期望以此为学日语的中国人学生对于塞音和塞擦音的习得,以及教育机关的语音指导尽绵薄之力。本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研究序。阐述本研究的动机、目的、意义及方法。2)第一章前人的研究。叙述前人的研究及这些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研究的立场。3)第二章关于学汉语的中国人对于塞音及塞擦音的听辨能力的听辨测试。从测试的目的、例词的筛选、问卷的制作、协助者、测试音的录制以及方法这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4)第三章听辨测试的结果及其分析。主要使用SPSS对前章的测试结果从无声、有声与词中位置、调音方法与调音点以及年级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5)第四章塞音及塞擦音知觉倾向形成的原因。分析知觉倾向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源于汉语中有声音的缺乏及拼音标记的混乱的母语迁移以及因教育机关教育的不足而造成的“化石化”现象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6)结论。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本文的结论如下。1)学日语的中国人分辨位于词头的无声音及与之相对的有声音的能力很强,但与之相对,分辨词中、词尾无声音及与之相对的有声音的能力较弱。由此可知,词中、词尾的无声塞音、无声塞擦音的听辨听力对于整体塞音、塞擦音的听辨听力非常重要。2)在调音法方面,以上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塞音方向,在塞擦音方面也存在。相较于塞音,学日语的中国人对于塞擦音的听辨能力高很多。在调音点方面,各塞音的正答率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而在塞擦音方面,齿龈塞擦音的正答率比齿龈硬口盖塞擦音要高很多。3)对于日语的塞音与塞擦音的听辨能力,年级的影响是存在的,但非常小,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学日语的中国人对于塞音与塞擦音的听辨能力会随年级有所增强,但问题依旧存在,且很严重。研究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正答率很低,推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化石化”现象。4)知觉倾向的形成原因方面,可以举出源于有声音的缺乏以及因拼音标记的混乱的母语迁移以及因教育机关教育的不足而造成的“化石化”现象的形成。对于改善问题的方法,预想中有例如进行对于有声音与不送气无声音的集中辨别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