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音乐
节奏
抗阻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摘要:
研究目的:音乐对动力性有氧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及生理具有调节作用。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音乐节奏对动力性抗阻运动前后心血管应答的影响。动力性有氧运动和动力性抗阻运动有不同的心血管应答与适应模式。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音乐节奏对大学生健身爱好者动力性抗阻运动前、中和运动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13名大学生健身爱好者分别完成了随机3次不同音乐节奏干预的抗阻运动,干预方案为使用快节奏、慢节奏和无音乐的方式三种。实验全程分为5个阶段:运动前10分钟静息状态、15分钟热身运动、动力性抗阻力运动约30分钟、运动后30分钟步行恢复和30分钟平卧恢复。抗阻运动动作为杠铃深蹲、仰卧腿举、坐姿腿屈伸和屈腿硬拉,重量为个体1RM的60%,每个动作需完成3组,每组重复12次,组间休息90秒,动作间休息2分钟。使用Firstbeat心率监控设备记录受试者实验全程的R-R间期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心率(HR)、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低频段功率(HFms2)、高频段功率(LFms2)、LF/HF比值)。各个实验阶段收集血压数据。实验结果:(1)HR、RMSSD、LFms2、HFms2、LF/HF、DBP、SBP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过程中,快节奏音乐的峰值心率显著高于慢节奏音乐组和无音乐组(P<0.05)。(3)热身阶段,使用快节奏音乐的心率、LF/HF值均高于使用慢节奏和无音乐情况(P<0.05)。(4)运动过程中,快节奏音乐对坐姿腿屈伸动作的心率提升效果最为明显。(5)运动后恢复阶段,心率和LF(ms2)在不同干预方案间无显著差异,快节奏音乐HF(ms2)和LF/HF在运动后20分钟显著高于慢节奏音乐和无音乐组(P<0.05)。(6)实验过程中每组各阶段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运动前使用快节奏音乐热身可以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提升热身效果。2.快节奏音乐、慢节奏音乐和无音乐三种情况下,抗阻力运动过程中的心率虽未显示出差异,但使用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运动过程中达到的峰值心率更高。3.音乐可以改变运动后恢复阶段的心率变异性,使用慢节奏音乐可帮助抗阻运动后恢复,但与无音乐情况下相比,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