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济宁话
语法
实词
虚词
句式
摘要:
济宁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腹地,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界处。本文研究的济宁话为狭义的济宁方言,指原济宁城(老城墙内)以及周边郊区的方言,大致在今济宁任城区境内,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官话。由于济宁地处中原到齐鲁文化的过渡地段,其方言受到中原官话以及胶东方言的影响,加之在元代时,济宁方言又受到因大运河开通而大量涌入的南方商人带来方言的影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使济宁任城区与周边地区的方言既有一致性,又独具自身特色。当前学界对济宁方言语法的研究,无论在内容还是地域上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缺少全面系统的描写和研究。因此,本文以目前研究较为薄弱的济宁任城区方言语法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话语法为参照,以几大实词、虚词类和几种常见句式为纲,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一手语料。主要采用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描写和分析方法,以全面发掘济宁方言语法实事,并展开全面细致的描写为重点。同时,也通过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及周边邻近地区如微山、汶上和金乡方言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济宁地区方言内部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征,并对特殊语法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解释,以探究归纳济宁话语法的特征和规律。济宁话的实词部分,分别从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几大类展开对比描写,并对特殊用法进一步分析探究。针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重点探讨了济宁话丰富的词缀以及重叠现象:词缀研究主要从其构词能力,与词根间的搭配关系,加缀词的附加义及其与词根语素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对特色词缀如“二-”“-子”“圪-”“-巴”“-乎”等分析探究;重叠研究着重从各类词重叠的不同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探析,分为构词和构形两类分别作出描写分析。同时还探究了济宁话方位名词、趋向动词和助动词等的特殊用法。针对数词、量词、代词,重点探讨了:济宁话特殊的分数、倍数、概数和序数词表示法;济宁话量词的特殊搭配,特有量词和量词重叠形式;特色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系统及代词的特殊用法。济宁话的虚词部分,分别对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五大类虚词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对比描写,并对特殊方言用法进行了分析探究。重点分析了:济宁话“很”类程度副词,及其表示形容词“级”的用法;济宁话的时间副词与其时体表达的用法;特色结构助词“喽”,及其表可能性的动补结构用法;特色动态助词“喽”和“来”,及其表示完成体的用法。同时,也着重分析阐述了济宁话丰富的语气词及其语用特征,丰富的副词及其语法特征,以及介词、连词的特色搭配用法。济宁话的常见句式部分,分别讨论了济宁话的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和比较句。主要涉及:济宁话中分别以介词“连”、“把”作为处置标记的处置句,以及无标记的特殊处置结构;以“叫”作为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及其与“给”搭配使用的用法,两类使用不同否定标记词的否定句;几种济宁话常见被动句式间的转换关系;是非问、选择问、反复问、特指问四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疑问句,以及等比、差比、递比和极比四种形式的比较句的特色方言结构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