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泛义动词
语法
语义
语用
偏误
摘要:
由于语言经济性和交际性的需要,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动词,它们大多表意虚泛,用来指称和代替各种动作,刘瑞明将其命名为“泛义动词”。依据刘瑞明的定义:“一个动词可以指称或代替许多具体动词,远远超出它自身而使用范畴宽泛,因此它的表意就比较浮泛而游移,朦胧而存在。就因这种宽泛和浮泛的特点,我们称它们为泛义动词,以区别表意准确具体而范围固定的一般动作动词。”①常见的泛义动词有“打”、“整”、“搞”、“做”、“干”、“弄”、“为”等。本文以泛义动词“搞”、“做”、“干”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第一个方面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第二个方面是研究综述部分,首先回顾了国内关于泛义动词的概念提出、性质界定等发展历程,其次从历时的角度分别对泛义动词“搞”、“做”、“干”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三个方面则侧重于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价,并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视角等关键性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搞”、“做”、“干”的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本体研究大体是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三个词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写。语法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对“搞”、“做”、“干”的宾语特征和补语特征进行了梳理。关于语义层面,本文分别归纳出“搞”的8个义项、“做”的9个义项、以及“干”的7个义项,并对“搞”、“做”、“干”在句中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关于语用层面,本文主要是对“搞”、“做”、“干”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语言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搞”、“做”、“干”进行比较研究。从语法上看,它们同属于动词,其基本的语法特征都是相同的,且最重要的搭配都是动宾结构和中补结构,都可以先加补语再后跟宾语。从语义上看,“搞”、“做”、“干”有交叉的义项,也有自己独特的义项。当呈现交叉义项时,有时可以相互置换,例如“搞革命”和“干革命”、“做活儿”和“干活儿”;有时存在差别,如“搞主席”和“干主席”、“搞豆腐”和“做豆腐”。从语用上看,“搞”、“做”、“干”的语体色彩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表达效果的差异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第四部分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搞”、“做”、“干”进行偏误分析。首先本文对留学生在使用“搞”、“做”、“干”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进行鉴别,大致归纳出误加、搭配不当、词与词之间的混用、书写错误等种类。其次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词典的释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以及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四个方面。最后在偏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注重词语的辨析、在教学中注意三个层面的统一、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最后一个部分是文章的结语。第一方面是对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和整理得到的新的见解进行归纳;第二个方面是对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