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汉同声传译
认知负荷模型
后置定语转换
摘要:
本研究从认知负荷模型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同声传译中的后置定语的转换情况进行研究,为了达到这个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在本研究语料中,成功译出的后置定语和错译、漏译的后置定语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2)译员成功译出源语中的后置定语所采用的应对策略是什么?(3)导致后置定语错译及漏译的原因是什么?为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201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长为88分钟双语音频作为研究语料。经过对双语音频的转写,形成了34713字的同声传译双语语料。然后,本研究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对定语的定义,并结合英汉句法分析,将语料内容逐句划分,并将英语源语和汉语译语进行了句级文本对齐。之后,笔者以后置定语为分析单位,对双语语料进行标注使其量化,从而发现成功译出的后置定语和错译、漏译的后置定语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笔者总结了译员成功译出的后置定语所采取的的应对策略。最后,基于认知负荷模型,本研究对未成功译出的后置定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本研究的英汉同声传译自建语料,71%的后置定语成功译出,7%的后置定语出现错译,22%的后置定语出现误译。本研究发现,针对成功译出的后置定语,译员主要采用了断句、等待和重复等应对策略。基于认知负荷模型,由于源语依存距离增大,译员的短期记忆和听解负荷也随之增大,进而导致译员在后置定语处理中出现错译和漏译,从而导致口译质量的下降。研究后置定语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的转换,可以帮助译员提升对后置定语转换的应对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译员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策略译出最佳译文,为其口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本研究在理论上验证了吉尔的认知负荷理论,丰富了同声传译的理论研究,对于口译过程、口译产品、口译信息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