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信息型文本
粮食安全问题
英汉翻译
摘要:
2008年以来,爆发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祸不单行,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使得国际粮食市场更加动荡。粮食价格在全国范围内上涨,进一步加大了粮食供应安全的担忧,联合国甚至发出预警,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为此,维护粮食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时事热点问题,选取的翻译实践文本正是针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议题,希望能对全球粮食问题献出一份微薄之力。笔者选取《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作为翻译实践,该文本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中句式难度适中,信息量多。信息型文本翻译的特点重在达意,客观地传达原文本的内容、信息和观点等。本文则旨在介绍全球粮食现状、全球粮食治理方面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全文在词语上灵活多变,比如大量使用名词性短语表达动词意思,或者使用介词词性表达动词含义。在句式结构上,全文多次出现各种从句,其使用规则与汉语存在较大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导致在英汉翻译时经常会出现字词句难以对应的情况,为了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翻译时有必要进行转换。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词汇、句法这些基础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探究翻译过程中可展开的具体变化,寻求英汉两种语言的等值关系。在经过系统研究后,笔者发现卡氏理论优势明显,实用性强,尤其是在追求文本内容上的等值,这与信息型文本“内容比形式重要”的准则不谋而合,因此对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学生,笔者紧密结合本校学科背景特点与优势,以卡特福德的范畴转换理论为指导,以农业类信息型文本Global Food Insecurity第八章中的英译汉翻译实践为例,从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其中,在结构转换方面,笔者主要探讨了英汉翻译的主被动转换、前置后置定语的转换和肯否定转换;在词类转换方面,英语名词、介词和形容词到汉语动词的转换在本翻译实践中运用较多;最后,在单位转换方面,笔者则着重探讨了英语词组转换成汉语分句和英语句子转换成汉语句群。笔者希望通过对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中遇到的难点论述翻译实践报告,为翻译实践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对信息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