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信息文本
顺应论
逻辑分析
英汉翻译
摘要:
本文为《安全经济节能汽车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和制造材料在汽车生命周期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原文属于科技信息文本,专业性强、逻辑严密、用语正式,翻译难度较大。有鉴于此,笔者在译前准备阶段查阅了大量平行文本以丰富背景知识,同时阅读了逻辑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特别是与概念、命题、推理相关的内容,提高了对文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众多专业术语需要理解、普通词汇确切含义难以确定、名词化结构和长难句大量出现、句间逻辑关系复杂等,这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组织造成一定的障碍。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笔者以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为指导,结合逻辑分析法帮助理解原文,结果显示具有可行性。经分析典型译例,笔者总结了以下翻译实践经验:(1)针对那些看似普通,但在特定语境下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必须紧密联系上下文,顺应具体的语言语境,识别出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概念意义。在组织译文时,还需注意句中各概念间的关系,如种属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等,使得译文与原文达到逻辑同一、语义等值。(2)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在翻译时往往可以转换为汉语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以顺应汉语表达习惯。(3)对于隐性因果关系句,译者可使用逻辑分析法,深度理解原文,辨识出原文中的因果关系,然后采用合适的译语表达方式,必要时增加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连接词。(4)针对长难句的翻译,可使用句式重组法。句式重组时,首先需要确定句子主干,划分小句,然后理清小句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顺应译入语表达习惯构建译文。(5)科技文体有其独特的行文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顺应原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术语意识、逻辑意识和文体意识,使译文达到表达准确、逻辑同一、文体一致。本报告采用了顺应论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案例分析。结果显示,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译者顺应意识对信息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希望本报告所使用的这个方法能够进一步用于指导同类文本的翻译和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