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少儿文学
语言顺应论
英汉翻译
蟋蟀王国
摘要:
近年来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话语权,除了必不可少的硬实力外,软实力的作用也必须得到重视。而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少儿作为新生势力的主体,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少儿文学作为少儿教育的辅助教育材料对少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儿的心理、性格、品行、生活习惯和世界观。但国内少儿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译作质量差强人意。此外,国内对少儿文学的翻译研究也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平衡。因此,对少儿文学及其翻译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笔者对Cricket(《蟋蟀王国》)的英汉翻译实践为例,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了少儿文学翻译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的顺应,以及基于文化、风俗和规约的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本研究发现,首先,在语音-词汇层面,少儿文学翻译常常需通过使用重复、拟声词、叠词以及增加语气词来满足少儿读者对音韵节奏和口语化表述的喜爱需求;其次,在句法层面翻译过程中通常需采用句子切分或调整词序以顺应少儿的句法认知水平;再次,在修辞层面,译者宜尽可能保留原文修辞手法,以再现原文的修辞意义和生动形象,或必要时可转换修辞手法,使译文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偏好;最后,译者可根据自身心理动机需求进行词汇、句法或修辞层面的主动顺应,但与此同时,受到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的影响,有时不得不采取被动顺应来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本文可望为少儿文学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