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汉翻译
近十年
词汇
句法
篇章
翻译方法
摘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断记录着社会的发展。著名的语言学家Spair曾说过,语言几乎不可能达到自己自足。本文基于语言接触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近十年来(2001-2010)英汉翻译对汉语的影响。语言接触是汉语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互相交流,翻译出现了。在中国,翻译的历史有2000多年。最早的英汉语言接触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上半叶,而开始于19世纪大量的英语借词涌入一直持续到现在。特别是近十年,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更加广泛。这种影响不但表现在不断增大的英语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句法和篇章上。
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在中国的历史以及翻译对汉语的影响,介绍了语言接触理论,语言接触的种类、结果以及相关的研究。然后介绍了英语影响下汉语的变化。
词汇上的变化在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中是最显而易见的。当我们讨论汉语的词汇变化时,最先想到的便是借词。随着借词的大量使用,汉语词汇在词缀和多音节词语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也讨论了英语影响下汉语句法的变化,如:词类的变化、词序的变化、长句和复杂句的使用、表被动语态的“被”的使用、更多连词和介词的使用,“在”的使用,等等。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汉语在篇章结构上也受到了英语的影响,如汉语中更多主语的使用以及更多语篇照应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汉翻译对汉语的变化,为我们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也从词汇翻译、句法翻译和篇章翻译三方面探讨了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