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汉
翻译
翻译腔
摘要:
通过笔者对The Unconsoled一文的翻译经历,发现译文中有些语句读起来拗口、生硬,令人难懂、费解。这样有些洋化现象或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翻译腔”。它是影响译文质量好坏的主要问题之一。于是论文围绕“翻译腔”展开,首先介绍了究竟何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的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我国一些著名学者也给“翻译腔”下了各种定义,但归结起来,本质是一致的,即译文在形式上受原文束缚较大,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不符合译入语习惯。
继而结合The Unconsoled这篇文章,列出其中一些难句,采用初译与改译相对比的方法,剖析了各种翻译腔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忽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结构、形态、表达上的差异;对原文的理解不深不透;中文功底差,体现在搭配不当、词不达意等。
然后本文尝试着对如何克服和消除翻译腔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如要避免翻译腔,态度决定一切;应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养成良好的审读习惯,等等。
最后,文章指出,译者如果不能摆脱原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翻译出的译文就不符合译语语言‘习惯,因而生硬、晦涩,甚至不知所云,可接受性差。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增加责任心,在翻译实践中力行消除“翻译腔”,严把翻译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