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经济类文本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策略
英汉翻译
摘要:
本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素材选自麦肯锡官网2021年6月17日发表的报告——《美国黑人经济状况:现状与未来》,为麦肯锡黑人经济流动性研究机构与麦肯锡全球研究机构联合发表,有部分删减。源文本是经济报告类文本,主要陈述了美国黑人与白人相比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均面临困境的问题。
本翻译材料的特点在于其专业性较强,其中经济学、社会学术语较多,并以数据陈列与数据分析为主,论点由大量数据支撑。但因此产生了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即如何将强专业性的文本翻译得更易理解。此问题包含两方面,一是术语应如何进行解释说明,二是翻译时如何尽量采用多种句型及表达方式,在理清数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同时避免罗列数据造成的可读性差问题。另一难点是汉语及英语的两种差异如何处理,其一是英、汉双语惯用的词性差异,其二是英、汉双语语序的差异。就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中如何处理专业术语,以及如何进行词性转换及语序调整。
财经报告符合英文静态语言的特征,其中多用名词、副词,并且习惯采用无灵主语。汉语报告习惯将定语都罗列于主语之前,但英文报告习惯用各种方式将定语后置。汉语报告习惯使用流水句,将时间、地点等状语置于句首,主句位于最后,但英文报告习惯将状语均匀分散于句子各处,可能出现时间状语位于句首、但条件、地点等状语位于句末的情况。总体来说,两种语言的报告在词性及语序上差异非常大。所以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从词性转换和调整语序的角度探究译文如何能体现英语的句子逻辑关系。
本文的案例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专业术语的处理,第二部分是词性的转换,第三部分是语序的调整。笔者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借助增译、分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译文。
通过撰写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笔者了解了美国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希望本篇实践报告可以对其它类似文本的翻译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