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最后一只火狐
儿童文学
英汉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
摘要:
本篇翻译实践原文选自英国作家李·纽伯里的儿童文学作品《最后一只火狐》。该作品阐述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勇气和友谊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儿童读者对于家庭、朋友和个人内在力量的深刻思考。译者选取第10-15章作为英汉翻译实践材料,《最后一只火狐》作为儿童文学,童趣性、简洁性和审美性是其文本的显著特征。本书选词生动、富有童趣,句式简单、通俗易懂,巧用修辞、提升美感。如何再现源文本特征是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在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审美习惯的基础上,为忠实传达原文内容与文体特征,译者选取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以其提出的核心概念读者中心和期待视野为指导,忠实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译者深入分析源文本的翻译难点,在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词汇层面巧用叠词、语气词和四字格,便于儿童读者想象与理解、使译文更符合儿童的语言风格;在句法层面,译者使用切分和被动句式的转换,使译文句式更加简洁、语义表达更加清晰连贯;在修辞层面,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再现比喻、夸张和拟人的修辞,使译文更贴近原文表达风格,提高儿童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
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不仅深化了对儿童文学这一文体的理解与认知,还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希望本报告能为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