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三维转换
翻译方法
金融类文本
英汉翻译
摘要:
生态翻译理论是起源于国内的翻译研究新范式,核心思想是“适应选择论”。在该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过程,选择是为了提高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而适应的目的是让译文能在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中生存。因此,译者必须不断优化选择,以获得质量更佳的译文,更好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译文质量主要取决于译文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的“三维转换程度”。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自《货币历史手册》(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Money and Currency),是一篇专业的金融类文献,用语正式,逻辑严谨,内涵丰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现有数据集的调查,因此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是其翻译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采用译例分析法,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货币历史手册》(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Money and Currency)的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难点进行探究,针对金融类文本语言特征上的科学严谨性特点,在翻译实践中可以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角度进行操作分析,以确保译文达到语言层面的准确、文化层面的流畅以及交际层面的简明。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本文阐述笔者对双语环境的“适应”及“适应”后对所面临的翻译难题进行的方法“选择”。具体体现在语言维的词义转换、语义增补和句式转换上,通过采取直译、转译、增译、减译等方法处理原文关键词,并采取语序调整、语态转换和增译范畴等方法对句式进行处理;文化维上针对中英文文化空缺和金融专业性空缺,采用增加注释等方法加以处理;交际层面上,针对中英文思维方式及逻辑差异引起的交际问题,通过形式的转换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双语生态平衡。由此,笔者指出,金融类文本英汉翻译对译者素质有如下要求:优秀的中英文水平,充足的背景知识,熟知中英文金融类文本的特点,对原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对翻译实践不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活动,发现运用生态翻译学及其翻译方法“三维转换”能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金融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