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目的论
英汉翻译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新新闻主义席卷美国,叙事性非虚构文学经历了飞跃式发展。琼·迪迪翁、盖伊·塔斯特和诺曼·梅勒等作家将小说复杂的修辞写作技巧带入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创作之中,创造了一批经典的叙事性非虚构作品,此后这一风潮迅速席卷世界,涌现了一批知名的非虚构文学作家。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非虚构作品纷纷被译介到中国,获得了中国读者的青睐,但是进行非虚构文学翻译研究的人却不是很多。本文以美国记者阿南德·戈帕尔的叙事性非虚构小说《生者无善类——阿富汗人眼中的美国、塔利班和阿富汗战争》(No Good Men among the Living:America,the Taliban,and the War through Afghan Eyes)的英汉翻译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的角度对非虚构小说的翻译进行案例研究,提出非虚构文学的翻译应先确定文本的翻译目的,再以此目的为指导,确定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以《生者无善类——阿富汗人眼中的美国、塔利班和阿富汗战争》的其中两章为例,以目的论的目的原则为指导,结合具体的译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增译、转换、措辞和添加脚注等方式实现原文到译文的语内连贯,以及通过再现原文的风格实现原文到译文的语际连贯,以此证明目的论对非虚构文学的指导性和适用性。目的论指导非文学性文本较多,指导文学文本较少,而非虚构作品既包含大量事实性信息,又具有文学性的特点,故本文从这个角度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