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汉同声传译
口译焦虑
学习自我效能感
口译表现
摘要: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生译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英汉同声传译过程中学生译员的口译焦虑程度与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此二者是否会影响学生译员的实际同传表现。研究旨在回答四个问题:1.学生译员英汉同传过程中口译焦虑情况如何?2.学生译员在学习英汉同传时的自我效能感状况如何?3.口译焦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4.二者对实际口译表现是否存在影响?研究以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在两个领域的现有研究,设计出英汉同传过程焦虑量表和英汉同传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选的14位受试者进行测试。作者还设置了英汉同传现场操作实验,以衡量受试者的实际同传水平。为避免实验偶然性,作者共开展了两次量表填写和现场实验,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获得统计报告后,作者对四个研究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选取受试者中的典型样本进行回访,进一步了解学生译员焦虑感和自我效能感的驱动因素以及造成同传表现差异的原因,对目前的同传教学提出建议。研究最终得到两条重要结论:一,学生译员英汉同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焦虑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低,反之同理;二,焦虑感和自我效能感对英汉同传实际表现没有明显影响。根据研究结论,作者提出在英汉同传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其焦虑程度和自我效能感高低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译员自己也应勤加练习,积累口译经验,积极调整心态,以保持心理状态的健康,追求同传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在英汉同传焦虑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同传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面得到了一些创新性结论,希望对现有研究起到一定补充作用,并为英汉同传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但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受条件限制,受试者数量较少。期待未来研究能够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