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汉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
显化
信息类文本
摘要:
本报告主要是针对《古代近东史》一书的英汉翻译过程进行总结。这本书由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马克·范·德·米罗普撰写,在结合了最新的学术研究下,全面概述了古代近东的多元文化文明。作者通过撰写翻译报告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反思,并试图总结其中采取的翻译方法,为以后翻译类似文本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根据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本文属于信息性文本。所有文本都可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吁型文本。信息性文本,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意图传播事件、信息、知识和思想,注重内容而非形式,因此,译者应使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来传递源文本中的对等概念和信息,必要时应采用明晰化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信息对等的目标。针对在翻译该文本中遇到的难点,译者采用显化这一翻译策略。以文本类型学理论为指导,译者使用具体四种翻译手段来实现显化,包括译语具体化,加注,增译,以及句式重构。译语具体化,可以将源文本中意思模糊的词汇翻译得更为清楚,以此让读者更能明白原文。加注,是为专用名词提供背景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增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增加语法提示词,让源文本中的语法意义更为明显,二是增加连词,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明晰。同样地,句式重组也是明晰句子逻辑的另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