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分工
所有制
人类解放
摘要:
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而社会分工作为劳动分化的重要形式,对人类文明演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原始社会的自然分工到现今的社会分工愈发细化和复杂化,分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扩展到国家的范围。在马克思之前,对分工问题的研究虽然在哲学、经济学或社会学领域都有所涉及,但都缺乏以分工来揭示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价值视角。马克思科学的哲学观创立之后,他以实践为基础,以分工为理论前提来分析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分工也成为了贯穿马克思历史观的一条宏线。多年来学界对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一直在持续地研究和探讨,大部分集中在哲学和历史观方面,而针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工造成社会冲突和异化特点的解剖和批判相对缺乏。本文以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托,使马克思分工思想的演进逻辑更加具体化,从而推进对它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和体系化。从现实的目的和意义上讲,它不仅可以提供一种评判资本主义本质、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思想渠道,也是解决各国乃至国际分工问题的现实需要,为找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分工问题和解决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在阅读马克思经典文本和整理关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文献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分工理论。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分工理论产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城镇化和智能时代背景以及交往关系的社会特点,梳理了马克思分工思想的理论来源,创新性地揭示出分工与人的社会地位、经营方式、所有制之间的内在关系,捕捉到特殊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下社会矛盾冲突与人性异化的现实根源。其次,根据马克思不同时期撰写的经典著作线索,在整理分工理论的相关内容基础上,探析了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思想脉络,呈现出由不成熟到成熟和从一般到具体的发展过程,同时勾画出分工研究的异化劳动初始论域、植根现实生活唯物史观视域、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具体领域、共产主义理想境域的逻辑进路。再次,通过对马克思分工的界定、分工的产生和类型以及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阶级等社会要素关系的考察,一方面以唯物史观的方式再现了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分工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社会下分工的具体情况入手,剖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分工特点,揭示出资本化的分工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不公正以及社会冲突和异化的现实根源,指明了消解资本主义时代自发分工的可行性途径。最后,明确了马克思分工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整体理论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马克思分工理论对于处理当下中国分工与国际分工问题的现实启示。从理论上说,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与其他分工思想相比较,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创新,不仅在观点上更加深化、细化和体系化,而且把分工与所有制、阶级和社会矛盾等问题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理论研究视角上的巨大创新。从现实上说,分工是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当前国内分工状况的考察,是制定我国现代化建设决策的必备要素,深化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认识,就是要运用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式分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分工问题的发展路径;当前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自发分工的经济全球化境遇下,对于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就更应该对国际分工事业做出理性分析,并致力于构建以生产合作为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发展的成果全球共享,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