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物化
批判
摘要:
随着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一方面,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隐藏着不可缓和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从早期不成熟的哲学逻辑背景下的人本学到政治经济学的完备体系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揭示,以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为表达,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及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存状态,以期构建一个理想的人的生存图景。马克思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剖析是他一生的主题。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研究的著述和相关笔记中,纷繁复杂,而且由于对早期德文版原著翻译的不严谨性给研究的过程加大了难度。不仅须对其中误译、错译的相关概念进行澄清,还须对相近的概念进行辨析,在马克思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其理论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其中包含青年马克思时期的异化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现中物化思想变得越来越明晰,到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撰写过程中马克思的物化批判思想随之发展到了顶峰,具体表现为逻辑递升思路中拜物教思想的成熟。对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展。第一,叙述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形成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基础。马克思的物化批判思想早期深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及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色彩底蕴,马克思关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早期也是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其关于劳动的思想观点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启发,为马克思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转向做了理论准备。第二,在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研究中,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对于原文文本的翻译的不严谨而产生的问题,而一些相关概念的使用更是加大了对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研究难度,因此对马克思著作中对象化、物化、物象化、外化、异化等词进行分别阐释,以期找出其不同点再进行词语辨析,在马克思漫长的几十年研究中,对于相同概念也由于研究视野的不同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对其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概念的辨析是重要且必要的。第三,是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理论研究的重点部分,其中以时间的发展为基点,阐述不同时期马克思思想的变化过程。本文将其分为三个发展状态,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早期萌生、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正式出场和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成熟建构,在此基础上对于相关概念即商品、货币、劳动等概念的阐发更好地理解物化理论的内涵。第四,深入讨论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价值意义。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马克思物化批判思想对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价值不可估量,在马克思的影响下,对于物化思想的多角度研究与发展也是物化思想体系中宝贵的理论资源。此外,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是为了对现实生活做出指导,因而也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