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全面生产理论
中国共产党
历史成就
基本经验
摘要:
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解决了我国社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使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及其各种生产类型作了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考察,科学地揭示出社会生产的实旨要义。深入总结和研究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把握历史主动,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我国社会生产这一重大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首先,通过梳理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生产理论的表述,认为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成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接着,探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着力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核心开展社会生产,这种依托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实践与探索,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面对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党不断调整大政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邓小平开始,党的领导人就注意不断吸取因偏离马克思生产理论的全面性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严重挫折的经验和教训,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党始终注意把握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全面性特征,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最后,总结了党运用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经验,认为我国在今后的生产发展中,必须坚持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保证人口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力作用;完善社会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依据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社会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