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纽约每日论坛报
报刊政论
反动制度
革命
摘要:
马克思的报刊政论活动始终伴随着他的革命实践。马克思的政论活动是适应无产阶级运动进入对理论的彻底需要时期的一种活动方式。1851-1862年,马克思作为美国进步资产阶级报刊《纽约每日论坛报》(以下简称《论坛报》)的欧洲通讯员,发表了400余篇通讯、政论文章。在革命低潮期,通过为进步资产阶级报刊撰稿,马克思得以在几乎没有工人报刊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战斗的政论活动,并间接地影响舆论,使之利于无产阶级。作为国际共运史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此很少涉足,系统性的研究就更少了,基于此本文拟对此进行专题性研究,尽管此种研究只是初步的,但笔者认为其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本文对《论坛报》时期马克思的政论活动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马克思丰富的政论活动及其轨迹,同时指出政论活动这种形式的历史条件,并研究了政论活动作为服务于革命事业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部分分别从19世纪中叶《论坛报》的历史与改革诉求以及马克思在反动时期革命活动的需要两个维度,揭示两者之间发生往来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是对马克思发表在《论坛报》上的文章做一个总体的分析,主要就其发表文章的数量和主题进行划分,为对马克思的政论文章梳理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第四部分对马克思《论坛报》的重要政论文章进行大致的分类和内容梳理。马克思贯穿十余年的政论作品是研究其政论活动的直接对象。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内的有关《论坛报》的文章进行系统的阅读分析可知,《论坛报》时期马克思的政论活动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其一是在反动年代通过进步资产阶级报刊揭露反动制度的反人民性质,其二是通过当时历史事件的详细研究从而敏锐察觉欧洲革命的前景,同时也关注东方殖民地人民的命运。本文的这一部分围绕这两个主题对《论坛报》政论文章进行梳理,阐释马克思对这两大主题的具体观点。《论坛报》时期马克思的政论文章的主题之一概括为对欧洲大陆反动制度的批判,即对法国波拿巴政体的存在的条件及其前景、沙皇制度与农奴制改革、奥地利的专制制度、普鲁士的假立宪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并侧重于对英国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批判。俄国在土耳其重新挑起了关于东方问题的争端,紧随其后爆发了土耳其与俄国的战争以及克里木战争。东方问题及克里木战争使西方列强悉数卷入其中,欧洲五强英、法、俄、奥、普就欧洲土耳其问题开展了漫长的暗中较量,欧洲战云密布。反动体系的内部矛盾,使得马克思看到了欧洲“第六强国”——革命的可能性。马克思深信反动制度的胜利不会是长久的,因此他时刻注意着1848年革命之后剩余的革命力量,尤其是英国的工人阶级所拥护的宪章运动,他充满热心地找寻欧洲普遍的革命力量复苏的痕迹。马克思的政论文章也反映出了他们对当时东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等,这表明了他们对未来发生普遍革命的关切。因此这就构成了马克思在《论坛报》上进行政论活动的第二个主题,即对欧洲革命和世界革命前景的研究。
本文的第五部分试图在更大的画面上来研究马克思这一时期政论活动的具体历史意义。马克思在《论坛报》上进行系统的撰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时所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有力地批判了存在于欧洲大陆的反动统治,采取政治揭露的方式揭示了反动统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固,阐明了反动时期无产阶级在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立场,捍卫了无产阶级及革命群众的利益。在《论坛报》的丰富的政论活动也使得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得到生动具体的运用,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当时重要历史现象的论断并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得到检验。马克思在《论坛报》上撰稿首次研究了东方殖民地问题,研究了东方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并具体研究了了东方革命与欧洲革命的联系,这促使其革命观从欧洲向世界扩展。